OA办公入口
010-63421517
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冠肺炎疫情与商业保理行业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与商业保理行业应对

发布日期:2020-07-20 11:00:13    来源:    浏览量:

就宏观层面而言,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活动形成了巨大冲击。就微观层面而言,企业面临着外部需求疲软、内部现金流恶化、物流不畅、原材料采购不顺、用工难、组织协同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疫情冲击造成了众多中小企业的流动性危机。作为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机构,商业保理和供应链金融企业既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相当大的冲击,同时也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复工复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保理行业和业务的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为商业保理和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业务的开展和业内企业的经营,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一是疫情使得广大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压力。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前一段时期所采取的限制人员流动、企业停工停产等举措,导致不少行业停摆,其中对服务业、工业和建筑业等影响较大。部分中小企业因订单大幅减少等原因出现现金流问题;部分企业由于上游供应商停工无法交货、物流中断等原因导致企业无法获得产品或无法将产品交给下游经销商,从而被迫停工停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尽管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复工复产,但是前一段时期停工停产所带来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除。

二是商业保理相关的法律风险有所增大。相关债权人和债务人可能援引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的法律规定和/或合同条款,主张免除部分或全部合同责任、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停工停产等措施,可能会导致保理业务的基础合同不能按期履行或不能履行。而新冠肺炎疫情属于突发的、不可预知的灾难,在法律上可能被认为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这一法定的免责事由,当事人可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若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当事人可解除合同,若被认定为情势变更,则可能导致合同变更或在变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解除合同。

三是应收账款的风险有所增大。由于保理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为债务人支付的应收账款,若债权人或债务人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无法正常履行基础合同,保理机构将面临着无法收回应收账款的风险。基础合同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保理合同关系;若保理业务的基础合同受本次疫情影响出现解除、变更、被撤销等情形,保理合同可能需要作出相应变更,使保理合同能更好的履行,减少保理商承担的损失。例如,疫情期复工后,全国范围内约40%的供应链金融企业预期中小型客户的违约率将大部分上升、少部分下降,约11%的企业预期将全面上升,约38%的企业预期将与疫情前持平。预计中小型客户违约率全面上升或大部分上升的供应链金融企业共计约51%。


图片1.png


图1 2019年被调研企业对中小企业客户融资违约率的预期

又如,疫情对行业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粤港澳大湾区绝大部分金融科技企业认为上半年行业增速将有所下降。从业务收入预期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均预期上半年业务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约31%的企业预期上半年业务收入减少20%以上,约31%的企业预期上半年业务收入减少10-20%。预期上半年业务收入减少5%及以上的企业合计占比约81%。

图2 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上半年业务收入预期

图片2.png 

再如,从疫情对造成的具体冲击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约31%的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认为疫情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客户流失或市场需求受影响。约28%的企业认为最大冲击是疫情扩散的不确定性预期,约22%的企业认为疫情最大冲击是员工无法按时到岗。粤港澳大湾区的大部分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都受到了疫情对需求侧带来的重大负面冲击。

图3 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对所在行业增速预期


 图片3.png

二、 业界积极应对疫情

尽管疫情对外部需求环境以及内部运营都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商业保理及供应链金融企业的仍秉持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愿景,采取诸多措施开展业务,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业内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为受疫情较严重地区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定向、多元化的融资优惠政策。

人民网2020年3月11日的专题报道《前海: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指出:大中华、联易融等部分商业保理企业明确在疫情期间不抽贷,不断贷,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无力还贷的小微企业提供延长贷款期限的支持,并采取减免相关罚息、免除或补贴部分利息措施。

一是拓宽资金来源,保障疫情防控。

联易融:一方面,联易融保理于2月16日作为原始权益人的首单在汉建筑类疫情防控ABS成功发行,发行金额2.3亿元,优先级票面利率2.8%,所筹资金大部分将用于支持湖北省内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疫情防控类供应链ABS,提高其资金流动性,为援建火神山医院及相关疫情防控项目建设投入提供有力保障。截至2月末,联易融保理提供资产服务规模共计250亿元左右,其中涉及湖北地区供应商数量超过230家,多个项目直接支援疫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或车辆、设备的生产。另一方面,联易融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利用AI、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项技术,从核心企业+、小微企业+、跨境贸易+、Fintech+四个维度打造多样化的产品矩阵,为中小微企业、产业生态链等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2020年1-2月资产服务规模约达250亿元。

亚洲保理:亚洲保理为助力中小微企业战“疫”,推出了疫情期间的白名单买方高额保理融资专项计划。针对已入围白名单买方,亚洲保理通过评估其供应商的开票信息及银行流水等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交易行为,采用灵活确权方式控制供应商的应收账款现金流,以最大的限度,最快的速度,响应匹配供应商的实际流动资金需求。

国炬保理:为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国炬保理推出针对物流行业驾驶员群体的“司机宝”融资产品,为驾驶员们提供人民币1-3万元的油卡融资及5万元额度以内的日常经营融资业务,解决驾驶员们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急的困境,切实落实国家“稳就业”的方针政策。

国信保理:国信保理于2017年开发国内首个建筑行业民工工资专项保理业务“民信惠”。该业务已累计发放专项保理资金超过7亿元,保障超过10000多名民工的工资权益、推动了超过15个项目并进行了民工初级信用建档。今年疫情期间,国信保理进一步加大该业务的力度,保障农民工工资,稳定农民工就业,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贡献一份力量。

二是推动到期融资款的展期、延期,提供利息减免。

大中华保理:酒店行业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作为专注于酒店产业的供应链金融机构,大中华保理为客户推出一系列的融资优惠政策。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基于供应商增加或延长一定期限的还款期;减免手续费及利息,疫情期间的保理业务融资服务费一律减免50%;针对湖北省区域内的供应商除“延长还款期限”外,另给予“融资服务费全免”和“延长期利率给予75折”优惠,等等。同时,大中华保理为能迅速响应客户需求,设置24小时服务热线,并通过“大中华保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全线上融资申请、审批、放款等服务。

宝凯道融保理:据报道,宝凯道融保理完成了对167名中小企业客户共计3250万元的新增融资款项投放,实现了对9名客户共计512.55万元到期融资款的展期及延期,并减免了近300万元的利息(以上数据截至3月2日)。同时,宝凯道融保理还针对其它520名客户制定了延期付息方案。

三是提供差异化融资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中铁建保理: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客户,推出差异化的融资利率政策。同时,自2月28日起至4月30日,注册地为湖北地区的供应商,在中铁建保理银信平台申请保理融资可享受8折利率优惠。从春节后平台恢复运营至今,中铁建保理已经为湖北地区近100家供应商提供保理服务,共计提供近8000万元资金支持,累计融资放款规模超过16亿元。

由上可见,尽管今年以来承受着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冲击,一批有代表性的商业保理及供应链金融企业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上,并没有退缩,而是在努力地“逆势而上”发展业务。此外,这些商业保理与供应链金融企业也积极通过多种渠道触达疫区相关客户,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提供定向、多元化的融资优惠政策,鼎力支持各地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基于此,虽然疫情对商业保理和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冲击很大,但由于业界各企业迎难而上、坚强应对,行业所受到的影响是可控的。

例如,全国范围内疫情期复工后,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规模预计收缩或大部分收缩的供应链金融企业占比合计约21%。约36%的企业预计提供融资规模与疫情前持平,而约43%的企业预计提供融资规模出现全面扩大或大部分扩大。

图4 2019年被调研企业对疫情后中小企业客户融资规模变化的预期

图片4.png

 

从融资成本来看,全国范围内仅约11%的供应链金融企业预期疫情复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利率将全面上升或大部分上升。48.6%的供应链金融企业预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利率将与疫情前持平,40.6%的企业将全面下调或大部分下调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利率。

图5 2019年被调研企业对疫情后中小企业客户融资利率变化的预期

图片5.png

 

三、政府鼎力扶持行业度过疫情难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除了行业自身积极应对、“逆势而上”,政府部门也积极出台了与商业保理行业的相关政策,鼎力扶持商业保理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度过疫情难关。

一是助力提高融资效率。

2020年2月,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通知,支持设立再保理公司,为支持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商业保理公司提供专业再保理服务;支持50家省内龙头商业保理公司加入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提升应收账款融资效率。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深圳金服平台开辟线上的金融“战疫”专区,提高银企融资对接效率。“战疫”专区包括七个模块,包括“人民银行金融支持政策”、“银保监会金融支持政策”、“银行‘战疫’金融产品”、“政府‘战疫’暖企政策”、“企业融资需求反馈绿色通道”、“企业续贷申请”“银行惠企资讯”。这个平台推出以来不断完善,受到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截至4月底,已发布了各项暖企政策171项,推出的金融服务产品67款,企业累计申请金融产品3690项,助力银企对接融资需求约510亿元。

二是助力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融资期限。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引导辖内商业保理等各类地方金融机构发挥对小微企业、双创主体和高科技企业的资金融通扶助效用,强化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小额、分散”的特点,填补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空白,推行普惠金融。当前,深圳市共有近万家包括商业保理公司在内的“7+3”类地方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疫情期间,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支持深圳市多家商业保理等相关机构通过降低费率、延期付款等支持举措,帮助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渡过疫情难关。

2020年3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印发通知,在全省推广政府采购项下融资业务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鼓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核心企业等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引导保理企业、供应链金融企业等金融机构依托上述平台批量在线开展相关融资业务。

同时,广东省财政厅对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在线确认账款、支持广东省上游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企业,按不超过实际年化融资额的1%给予奖励。

三是为了进一步降低融资难度,适当放宽部分监管要求。

2020年4月,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印发通知,对辖区内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及小贷等地方金融组织加大监管支持力度,适当放宽监管要求。对于稳健经营、各项监管指标良好、积极支持复工复产的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融资。经各区金融主管部门初审且被该局批准后,其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余额可放宽至不超过净资产的3倍,单户贷款余额上限上调为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且不超过1000万元,并允许在全市开展业务。

四是给予一定的纾困扶持。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聚焦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产业和行业,推出了“金融方舟”系列政策,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熟悉企业情况的优势,由产业主管部门拉出最需要融资有困难的企业名单,积极对接开展专项金融服务。通过对接金融机构,为迫切需要融资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诊断、纾困等一揽子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例如,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近期开展的“风月同天 金融向善”金融方舟系列政策宣讲会,不仅邀请了监管部门领导前来深入解析金融抗疫政策,还邀请了业内资深人士进行行业分析辅导,为企业精准把脉,就企业应对疫情、增强韧性和复原力提供综合性意见及建议。会议共有30家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相关企业代表与政府、银行、券商、融担、律所等代表60余人到场,并就行业和企业发展、政策解读、融资金融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自疫情发生以来,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推出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充分利用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业务经验和渠道优势,以其为逆周期调节政策的重要抓手,将资金更高效地推送给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不容易获得融资,主要还是因为传统金融机构缺少精准服务中小企业的渠道与抓手。政府部门积极通过央行再贷款、专项债及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把资金推送到直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的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企业等新兴金融机构,鼓励它们通过融资展期、费用减免等手段帮助中小企业维持经营,共渡难关。

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保理与供应链金融行业造成一定冲击,包括客户违约风险提高、落户流失、收入下降等。但是,行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政府也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助力行业渡过难关,商业保理与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向好。